小编的工作岗位是“进样青年”(分析人员),和“摇粉青年”(制剂人员)荣辱与共!随着一致性评价的越来越火,“进样青年”和“摇粉青年”的工作进度被催的越来越紧。
压力越大,越是要冷静,小编的工作一直秉承着一个原则。在错误的路上走一百步,不如在正确的路上走一步!
溶出在制剂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溶出数据出错可能直接导致制剂的研究方向跑偏。为了不耽误“摇粉青年”的工作进度,小编只能将自己做溶出的技能提高再提高!
今天先分享一点小小的心得,和众多“进样青年”和“摇粉青年”们共勉。
这种情况相信大家都没少遇到,真是极度让人烦躁。因为说出去又丢脸又没人信,还浪费时间,除了加班找问题没别的解决方案。
最糟糕的情况应该就是自己家怎么做怎么合格,拿到药检所真刀真枪复核一遍只能打包回家重做。所以,在溶出曲线的比对中,如何做能够尽量减少溶出设备引起的差异呢?
溶出仪的验证包括机械验证和性能验证。
在溶出仪安装的时候需要进行机械验证,此后,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机械验证。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这句话绝不是放在纸上的规定,要真干啊!除了负责实验室设备管理的人员一定把这件事提上日程之外。负责做实验的我们也得长个心眼,毕竟耽误事了加班的还是我们。
验证方法一般有两种:
(1)请相关仪器工程师进行验证。
(2)是购买验证工具包自行进行验证。
两种方法是各有优劣的。
第一种准确高效,就是贵点。建议猛催进度不差钱的实验室优先选这种。
第二种自己得花点时间,但是便宜啊!一套工具包,多品牌的溶出仪可以共用。经费有限的实验室可以考虑。
溶出仪的性能同样需要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中国药典规定使用水杨酸片进行验证。
该项操作很简单,需要在中检所购买水杨酸片,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请注意因水杨酸片批次不同,含量不同,说明书略有不同。
为了追进度,懒得验证绝对是不可以哒!
一则是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则因为这是现场核查时也是必查内容之一!
所以不仅要做,还要准备好相应的记录。
好了,验证都通关,可以安心进行下一步了!
新手尤其要注意!溶出仪的安装看似简单,但仍忍不住说两句。做参比制剂的时候更要打起12分注意!做坏了加班还是小事,赶上6片药=你一个月工资的药,做毁了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儿了。。。
溶出杯的安装重点
(1)溶出杯按照编号放置。
(2)确保在原已通过机械验证的位置上,保持各溶出杯与固定装置的相对位置不变。
搅拌桨或者篮安装重点
(1)按照编号安装到相应的位置。
(2)调节搅拌桨或篮的高度。
(3)调整取样针的位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介质体积,取样的高度都不一样。
你可能说,这谁不知道啊,还特意强调搅拌和取样位置。但事实证明,越基础的越是最常见的出错点。。。
为了省时省力,很多“进样青年”在清洗设备时不拆除搅拌桨或篮。真正一动手,下意识的默认自己高度已经调节好了,无需再调整,一投片发现不对就尴尬了~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因搅拌桨或篮的晃动,会使高度发生变化,即便是做同一品种,不进行调整,仍然会影响样品测定的准确性。所以请把调节桨、篮、取样的位置训练成一种本能。
此外,在使用搅拌篮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篮的洁净度,看筛网是否堵塞,形状是否完整,一旦发现变形,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样品的平行性。
血淋淋的教训
无论任何时候,包括调整搅拌桨或篮位置、清洗等等,一定不要将搅拌桨或者篮的位置放到最低,容易出事!一个不小心,盒下盖什么的,溶出杯就被打碎了,这个我们也赔不起。
取样过程除了取样位置的设置之外,最重要的应该就是滤头了。简单的过滤步骤可能对试验造成很大影响。
1、滤头的安装不可忽略
在溶出仪的取样端,一定要安装滤头,这种滤头是和溶出仪配套的,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当然不同品牌的溶出仪也可共用。该滤头的孔径只要为0.8um,主要用来初步过滤一下不溶性颗粒。
那么不安装又会怎样呢?
1、未溶解的样品或是辅料会造成管路堵塞,造成取样量不准确。
2、在取液与溶液转移到试管还有2~5min的滞后期,而在这段时间中,管路中未溶解的样品也在偷偷的溶解,以至于影响溶出的准确度。
2、一次性过滤头要先排除吸附性
现在很多溶出曲线测定需要用HPLC法。
为了不堵塞液相色谱仪,溶出液在进入试管之前,需要安装一次性过滤头(一般为0.45um)。
此外,在做溶出曲线时,因为取样点比较密集,如果溶出液粘性比较大,需要中途更换滤头,以免压力过大,造成崩漏现象。而一次性过滤头必须经过筛选,以免对样品存在吸附效应,造成溶出数据偏低。
有关吸附试验小编以后再和大家详谈。
3、检查取液管路的密封性
小编有次遇到这么一个问题:8个取样试管中有一个的液面明显低于其他液面,明明设定的取样量是7ml,但实际只有不到2ml,为什么?
最后偶然发现是取样针与管路连接处的螺帽松动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在我们反复的拆洗、安装、校正、清洗等过程中,因为多次触碰会造成连接处的松动。
4、滤头的清洗也很重要
滤头清洗不彻底,上面所吸附的药物直接会影响下一次的试验结果。
那么清洗步骤为:相应溶媒超声处理30分钟——用纯化水进行清洗并超声30分钟——控干水分——干燥处放置(避免长菌)。
相应溶媒可以将吸附在滤头上的主药最大程度的溶解下来,然后再用水超声将溶媒置换出来。而直接用纯化水清洗远远达不到这个效果。
溶出介质用水需特别关注
1、溶出介质所用纯化水必须脱气处理
什么原因呢?
官宣:
片剂、胶囊的粉末或颗粒都有孔隙率,溶解的气体会进入这些空隙或附着在药物表面,限制其崩解、扩散和溶出,导致测定结果的偏差。
经验总结:
对于篮法来说,纯化水中气泡严重时会堵塞筛孔,阻碍药物溶出。而这种情况对于浆法而言,一般影响不大。
纯化水可以通过超声、煮沸、真空脱气仪(可以设定为37℃或41℃,一般41℃最佳)等进行脱气。加热脱气以后需等水温降至室温后再进行配制,以免影响溶出介质的pH值。
小编提示
真空脱气仪用完以后,必须排空里面的纯化水,以免仪器长菌,影响脱气效果。
2、溶出介质为水时,务必关注水的pH值
不同来源的纯水pH值差异很大,直接影响溶出曲线的结果。
其实小编实验室就有这样一个项目,最后是用注射剂纯化水来解决的。当然这样的成本有点高,所以一般溶出标准中不直接选用水为介质。
对于有些pH依赖性制剂,介质的配置更是小心驶得万年船,pH值相差0.1,溶出曲线可谓是千差万别。
3、使用表面活性剂需注意厂家
对于难溶性药物,溶出介质中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
一般表面活性剂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吐温-8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有时会因不同的厂商对溶出结果造成差异。在选择的时候需要固定同一厂商,同一级别(一般为HPLC级别)。
确保试验温度的准确
大家都知道溶出试验的温度是37.0±0.5℃,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样品溶出的均一性和重复性,所以在溶出介质倒入溶出杯以后,需要平衡20分钟左右,使溶出介质的温度达到一致。
现在智能性比较高的溶出仪可以直接显示出每个溶出杯中介质的温度,如果这一条件不能实现,那只能用温度计逐个测量介质温度。
目前市场上溶出仪的品牌很多,像Sotax、Agilent、天大天发等。而针对不同的药品,不同品牌的溶出仪反应出来的溶出度(溶出曲线)会有略微的差异。
为了避免与厂家交接、比对和药检所复检过程中结果不能重现,必须将自己的品种在多种溶出仪上进行比对。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牢记。
对于只配一个型号溶出仪的实验室,可以把样品拿到药检所帮忙检测。只有药品经得起多种溶出仪的考验,才能提高一致性评价的通过率。
声明:药研江湖对所有公众号产生内容保持严谨、中立的态度。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遇到内容有误,请与我们联系进行讨论和修改。(010-857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