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药物非临床研究与稳定性指示方法
非临床研究制剂(也称为临床前或非GLP制剂)在药物的早期开发中起着关键作用。这种制剂能够把药物(原料药)带入到试验动物中进行药动学和毒理学研究。由于这些研究最终会用于支持人的剂量和安全性,因此对了解药物的浓度、PK/PD、工艺杂质和降解杂质的安全性数据是很重要的。因此,业内人士已开展对能够准确检测和定量药物活性成分、杂质、降解杂质的方法进行开发和验证。这种方法往往能够提供稳定性的趋势性结果,因此称为稳定性指示方法。本文对非临床研究制剂稳定性指示方法的开发和验证进行了综述,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团队提供指导。
药物开发根据需要包括许多阶段。尽管非临床阶段并不需要分析降解产物,但是很多公司还是要更多了解活性成分,如,在这个阶段研究降解产物。此阶段获得的毒理学数据能了解药物、杂质及降解产物的安全性,因此后续阶段中会出现哪些杂质、每个杂质有多少量是很重要的。目前的指导原则强调后期的验证,没有在非临床阶段涉及稳定性指示方法。本文综述了几种方法来进行稳定性指示方法的开发和验证,对降解产物进行定量测定。这些建议不是技术上必须遵循的规定,而是为那些想把这种方法引入到非临床研究中的人员提供基本思路。本文重点关注小分子药物非临床制剂杂质和降解产物的分析方法开发和验证。
2 稳定性指示方法开发和验证中的重要问题分析
研究中使用的所有分析方法都应该是符合其使用目的,能够获得可靠结果并没有显著偏差的。这些非临床研究中的分析方法主要在于提供微量杂质和降解产物的定量结果。用于稳定性指示方法的开发与验证应基于此目的进行设计,保证具有足够的选择性、灵敏度。有几个重要的部分需要考虑:
(1)降解试验
在非临床研究中,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样品,在稳定性指示方法的开发中应考虑进行降解试验研究。通常,在这个阶段,药物的工艺杂质已经确定,强制降解研究可以为药物由于化学或者物理不稳定性结果提供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方法开发中的降解试验应对潜在的氧化、光照、水解杂质具有选择性。需要注意的是降解试验中产生的降解物在正常贮藏条件也可能或不可能产生。如果降解产物可能引起安全性或毒性问题,在临床前研究中应进行必要研究。
所有的降解试验可以使用活性成分预期浓度的储备液进行。实验应在活性成分的预期剂量浓度下用原液进行,可以采用确定处方进行配制,如果处方没有最终确定,可采用溶液进行。
考虑降解条件,储备液可以采用乙腈-水和甲醇-水作为溶剂配制,推荐配制质控样品。所有的降解产物的UV光谱应采用PDA检测器测定。如果没有PDA检测器,UV/Vis检测器应使用210-220nm的检测波长,但是此时,是无法获得峰纯度数据的。UV光谱应与活性成分进行比较,以确定杂质、降解产物的相对响应是否与主峰一致。例如如果方法的检测波长为235nm,降解产物在这个波长下没有吸收,那么这个杂质就不会获得质量平衡。任何降解试验应在短期或者不苛刻的条件下进行。
主要降解途径的敏感性可以通过观察活性成分的降解程度来获得。如果出现10%或更少,说明在临床前制剂中出现的可能性小,如果药物损失较大,说明在临床前制剂中出现潜在降解产物的可能性大,应该在方法验证中对降解产物进行分离度和定量考察。确定关键的降解途径有助于对临床前处方和贮藏条件进行确定。
(2)降解试验的问题解答
与任何方法开发项目一样,实际发生的事情往往与计划不同。以下是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
助溶剂:当采用乙腈作为助溶剂时,有可能形成甲酸。甲酸与仲胺在溶液中会形成加合物。在这种情况下,当进行水解研究时,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溶剂,如DMSO。
pH值:当使用极端pH值进行降解研究时,如果采用HPLC/UV检测或发现峰形较差时,要使注入HPLC的溶液的pH值与流动相的pH值接近。建议流动相或缓冲溶应具有更强的离子强度来控制溶液的pH值,以使峰形不受影响。强烈建议在HPLC之前检查样品溶液的pH值,一般pH值范围为2-8对大部分色谱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应关注厂家的推荐范围。
混悬液:对于悬浮液制剂样品,在进行任何分析前必须保证均匀性。通常包括将样品进行涡旋或强力混合,确保代表性。如果溶液不均一,将会导致杂质和降解产物含量测定结果不准确。
杂质水平:注入HPLC的API浓度应足够高,确保所有相关杂质/降解产物峰能够出峰并定量。杂质/降解产物峰没有彼此分开的,可以通过调整流动相组成、pH、柱温、柱长、梯度斜率进行调节。
色谱方法:梯度洗脱优于等度,应以高比例水相开始,以高有机相比例结束。注意不要使缓冲液在高比例有机相中出现浑浊。采用UV检测时,推荐使用尽可能低的波长确保杂质/降解产物峰能够被检测到。采用API的最大吸收波长可能不会检测到在这个波长下没有的降解产物峰。采用PDA检测器可以检测峰纯度和光谱图来增加专属性。推荐使用15cm或以上柱长、≥5µm粒径的色谱柱来增加HPLC分离度。对于UPLC,应使用短的、细粒径的色谱柱。色谱柱填料应确保对pH和高比例水溶液耐用。C18为常用的色谱柱填料,色谱分离的目标是通过使用恰当的固定相使杂质/降解产物峰分离,色谱柱的选择对于成功进行方法开发和验证至关重要。
需要注意的事情如下:
与玻璃或塑料非特异性吸附峰宽/峰形差是由于注入溶液的强度大于流动相不可接受的前沿/拖尾峰是由于pH不兼容降解试验中降解产物间的分离度差降解产物或活性物质没有充分保留所有样品在分析前应进行充分混合保证均性。
3 方法验证推荐方法
方法验证的目的是通过定性和定量数据证明非临床制剂测试结果可靠和准确。稳定性指示方法的灵敏度和专属性对于测定微量杂质和降解产物来说非常重要。验证参数和可接受范围应基于使用目的来确定,需要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每一个参数和可接受范围在方法验证方案中进行设置。方法要能够区分活性成分、已知降解产物及处方中的其他组分或与API相关的成分(如残留起始原料、中间体、副产物、辅料等)并能够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方法被验证后,对方法的任何更改都将需要进行部分验证。部分验证通常包括对方法中任何参数的评估。此外,如果验证的方法被转移到另一个实验室,则要起草方法转移方案。
4 方法验证参数
(1)专属性/选择性
专属性/选择性是指方法区分API和其他成分的能力。其他成分包括辅料、容器的溶出物、残留溶剂、测试物相关的杂质或降解产物。专属性/选择性应通过那些潜在干扰成分与活性成分的干扰情况(如辅料、空白溶剂)以及降解试验进行评价。色谱法中,其他峰应与主峰分离,保证所积分的色谱峰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此外,对于降解样品,应采用PDA或MS对活性成分进行峰纯度评价,并与新配制的溶液进行比较,确保没有与主峰共洗脱出色谱峰。已知杂质或降解产物应加入到新配制的含活性成分的溶液中,确保与被测定峰完全分离。
(2)准确度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理论结果的接近程度。如可能,可把降解杂质以活性成分的不同水平加入到样品中。如果不能获得,降解样品可以用来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准确度采用待测物的回收率百分比、相对误差或者与理论值的偏差来表示。方法的准确度与方法的使用目的有关。
(3)精密度
精密度表示在相同仪器条件下待测成分每个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低含量杂质的精密度应采用绝对差而不是%RSD或%CV表示,因为二者会受到低含量杂质的负面影响。精密度应采用至少三份(推荐5-6份)样品进行评价。
(4)线性与范围
方法的线性范围应包括在整个分析浓度范围。稳定性指示方法的检测能力很关键。分析物浓度与检测器响应值进行线性回归,当相关系数≥0.99时线性关系良好。因为在早期开发阶段单独分离的杂质单体可能没有获得,因此,每个杂质对主峰的相对响应因子(RRF)在非临床阶段被认为是1。在开发后期,这些值应通过实验进行测定。
(5)检测限与定量限
检测限(LOD)是分析物与空白样品背景响应比的最低分析浓度,通常为空白样品响应值的3-5倍。定量限(LOQ)是具有一定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最低检测浓度。二者可通过不同方法进行测定。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在记录中应进行清晰准确的记录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所采用的方法基于分析物的可获得性。LOD有时不用测定,除非这个杂质或降解产物是感兴趣的成分或者其浓度低于LOQ,这种情况下获得LOD数据可以有助于评估分析物的浓度。
(6)耐用性
耐用性通过方法参数的微小改变进行评估。包括流速、流动相组成、pH、柱温、不同使用时间色谱柱、不同批号色谱柱、不同人员等。这些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参数进行评估:拖尾因子、分离度、理论板数、准确度、精密度、LOD或LOQ。
(7)稳定性
样品在储存、制备和分析中的稳定性应进行评估。包括API的稳定性、制剂的稳定性、过程处方的稳定性、冻-融的稳定性、活性储备液的稳定性。每个溶液应该采用恰当的储藏条件(如室温、冰箱、冷冻等)考察一定时间来评估稳定性。降解产物的杂质定量分析方法考察每个杂质量。因此,这些方法提供了强大的预测能力。下面介绍了这些方法所涉及的几个实验设计。
原料稳定性
通常,原料药对照品应在低于原料药规定的长期条件下贮藏。例如,如果原料药规定在冰箱内贮藏,那么对照品会在冷冻下贮藏。原料药的稳定性通过与对照品的比较进行分析,并对增加的降解产物进行定量分析。通常需要在拟定的时间间隔点测定。
制剂稳定性
制剂稳定性是为了保证在使用期间的稳定性。通过与新制备的对照溶液进行比较来测定。了解制剂的杂质谱和降解程度有助于对每个杂质进行毒理学鉴定。
使用过程稳定性
样品可能由于仪器故障或断电重新进样,这时应考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例如在存放条件(如在自动进样器中)下进行考察。通常需要在样品的存放条件下进行2-3天考察。
冻-融试验
根据预期贮藏条件和样品分析方法,有必要评价冻-融稳定性。如果进行评价,应包括样品冻融的次数和条件。应将冻和融样品与新配制的相同浓度的活性成分对照溶液进行比较。
贮备液
活性成分贮备液的稳定性应在预期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内(如6h)进行评估。评估时应将贮备液的响应值与新配制的溶液进行比较。
5 总结
了解新药及其杂质的毒性在临床前研究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非临床研究中杂质的分析方法应进行恰当的开发和验证,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选择性、灵敏度、耐用性,要符合FDA相关指导原则规定。这些方法有助于在非临床研究前以及非临床研究中对制剂进行稳定性和纯度的评价。按照本文推荐方法将确保所用的分析方法耐用、可靠。
内容来源:CROU制药在线
"我有问题问CDE"是一项帮助医药研发企业向CDE老师咨询提问的服务,也是参比购推出的一项免费特色服务,有提问需求的读者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交问题。
声明:药研江湖对所有公众号产生内容保持严谨、中立的态度。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遇到内容有误,请与我们联系进行讨论和修改。(010-65104668)